自从07年3月再次加入 Thinkpad 黑迷行列,贷款花了13500买了台 X60 至今,已经在这台本子上投入了太多的精力和资金。先后进行了 2次内存升级,购入了一块 4Cell 电池,原装包等等。回顾了一下以前的 Blog 才发现,光为 X60 升级硬盘就多达 4次。(PS:败家的很啊!)2008年8月广西友人 yy 通过淘宝,送了我一块 Seagate Momentus 7200.3 320G 的高速硬盘,爽了不到3个月这块 ST320G-7200rpm 就挂了(2008年11月8日),后来淘宝的那个 JS 还跑路了,我邮寄过去的硬盘也没了音信,更重要的是那块硬盘存有我的重要数据。(PS:如果上天给我一次权利,我希望是……丫儿真的欠……)。而后为了不耽误工作,又从本地电脑市场购入了一块 Hitachi TS-5K320(2008年11月13日),这块硬盘陪伴我到 2010年4月22日。由于资料越来越多,用于学习和测试的虚拟环境数据的快速膨胀,我最终于4月底又在本地电脑市场购入一块 Hitachi TS-5K500,在同一个商家那购买,该商家是之前就职公司的供货商,有些交情。给的货也都是正品!用了1个多月发现这块 5K500 的震动非常厉害,偶尔还会有刺耳的摩擦声,但是使用软件测试硬件并无问题,但是性能指标的测试曲线图那叫一个杯具!有图有真相:
最低传输速率竟然跌至 1.9MB/秒,但是整体来说性能还是不错的。可是震动和噪音问题让我这个丢过几次数据,视数据为宝贝的人来讲,现在稳定性和安全性是最重要的。2010年6月8日那天测试 Bitlocker,将一个卷容量进行收缩,后来时间太长而且 Windows 的磁盘收缩 UI 设计确实有问题,就直接关闭了磁盘管理器,而系统却没有任何提示。之后就直接关闭了系统,晚上回家打开电脑,再次杯具!分区卷在磁盘管理器中的容量显示正确,但是在资源管理器中却是已经收缩过的容量,而收缩的那部分空间却丢失了!看来是分区表出了问题,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直接切换到 Ubuntu 下将这个分区的重要数据拷贝到了移动硬盘上,之所以要在 Ubuntu 下拷贝是因为该分区保存着很多与系统和网络同步的数据,而且在 Windows 下拷贝一些隐藏文件以及受保护的目录(系统备份)将会非常麻烦。折腾一番之后发现从移动硬盘上恢复到原分区卷的数据虽然都完整的迁移过来,但是权限等配置属性都丢失了,而登录系统之后发现重定向的个人文件夹图标等信息都完全失效,desktop.ini 等系统文件直接暴露在目录中,既然搞起来这么麻烦就干脆重新来过!反正也准备重新规划分区和容量,数据也可以重新整理一遍,正好可以正式应用 Bitlocker 保护数据,于是2010年6月9日在当当网购入了一块 Western Digital 5000BEVT 的 500G 硬盘。
第一次在当当买东西,才发现与京东有所不同,物流单号也不提供,而且一款产品可能同时由几个公司来供货,总感觉不如京东来得简便、放心!11日货到发现不是京东那种盒装的,不过还好在 WD 网站上能够查询到质保也能注册,生产日期是2010年5月的,新鲜出炉的。
开始重新备份已经更新了的 5K500 硬盘数据(因为要测试 Bitlocker,所以单独又把数据备份到了 5K320 的硬盘上,以防万一!),之前1天在这块硬盘上完全测试了一次 Bitlocker,相关的经验心得会随后奉上。数据备份完毕,开始安装 WD5000BEVT 到本子上。最后安装系统用去了7分钟左右,截止到今天此时更换新硬盘及系统安装以及数据迁移的工作全部完成。在开始撰写这篇日志前,gOxiA 使用大家常用的 HD Tune 再次对这块新硬盘进行了测试,不过结果貌似还是不尽人意!甚至性能指标还不如日立5K500,但是曲线没有那么恐怖了!
上面是前后两张测试对比,性能指标相近,除了最低传输速率。但是曲线有所不同,第一张图的曲线明显让人心情烦躁,波动范围之大!之后怀疑是 MSE 作祟,就在 MSE 中对 HD Tune 做了进程级的排除,之后得到了第二张测试图。看来之前的 5K500 的性能并非我想得那么差劲可能是有些其他因素导致的。但是其震动和噪音是在让我受不了,还是买个外置带 eSATA 接口的硬盘盒配合使用为好。
到目前为止除去已经送人的移动硬盘,当前自己在用的一共有3块,总存储达到了 1.32TB。短期内不会再出现存储饥荒了!也真够折腾的……
MSE可真不能用啊!嘘~~~~呵呵。
PS:你是不是喜欢用VPC做测试呢,会不会是VPC的问题呢,呵呵
PS:MSE经你推荐我也用过,也不敢恭维的产品。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