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TO: 在 Windows 11 上获取硬盘健康状态
HOWTO: 在 Windows 11 上获取硬盘健康状态
硬盘是我们电脑上的主要部件之一,承载着太多太多,一旦硬盘发生问题,数据又没有得到及时的同步或备份,后果不堪设想。尤其是现在大家都在使用固态硬盘(SSD),想要在硬盘发生故障后做数据恢复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情。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大家都会使用云存储和 NAS 做定期备份的主要原因。
那么我们该如何确保我们的的硬盘是安全可靠,及时获取健康状态的呢?
当前的 SSD 普遍由 NAND 闪存组成,其具有写限制,也就是说随着写次数的增加累计,SSD 的闪存单元也就变得越来越不可靠,直至报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磨损。期间引发的问题可能是性能低下,或读写异常等等!
所以,SSD 是有使用寿命的,但我们可以借助系统提供的功能或命令来获取它的简况状态。首先以 Windows 11 为例,我们可以打开“设置”应用,定位到“系统 - 存储 - 高级存储设置 - 磁盘和卷”,选中需要查看的硬盘,进入其“属性”,就可以看到如下图一样的界面。
在状态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前硬盘的使用寿命,也都是参考值。其中包含三个指标:
1. 估计剩余寿命,基于制造商对驱动器寿命的预测。
2. 可用备用,剩余可用限制容量的百分数。(PS:说实话这个我没理解具体意思)
3. 温度,当前设备的摄氏度。
因为前面讲了 UI 界面获取的指标是基于制造商的参考值,所以不会很准确。如果希望获取更具参考意义的指标值,还可以使用 PowerShell 命令 - Get-StorageReliabilityCounter 获取存储可靠性计数器,这些计数器包括有关设备温度、错误、磨损和设备使用时长等信息。参考命令如:
Get-PhysicalDisk | Get-StorageReliabilityCounter | fl *
片尾分享几个知识点。闪存“耐久性”通常有两个衡量方式:驱动器每天写入数(DWPD),写入的TB数(TBW)。
DWPD,测量在驱动器生命周期中每天可以覆盖其整个大小的次数。例如,一个200GB硬盘,其保修5年,如果它的DWPD是1,这意味着在接下来的五年里,我们可以每天向它写入200GB。使用如下公式,便可计算出来可能需要更换它的累计写入指标。
200GB×365×5=365TB
TBW,直接测量驱动器在其生命周期内可以累计写入的量。例如,一个驱动器额定值为365TBW,则意味着我们可以在写入累计365TB后考虑更换它。(PS:等同于上面的公式)
如果保修期为5年,则计算为365TB÷(5×365)=每天200GB写入量。如果当前驱动器刚好是200GB容量,则相当于1个 DWPD。
但 DWPD 和 TBW 两个测量指标都有争议,如果感兴趣可以研读这篇文档,会有更多收获:
Build 2022 微软公布 Project Volterra
Build 2022 微软公布 Project Volterra
Microsoft Build 2022 已于中国当地时间 24 日晚 11 时正式拉开序幕,本次大会提供了 300 多个内容的分享,其中公布的 Project Volterra 吸引了 gOxiA 的注意。
从发布的视频了解到这是一款类似于 NUC 一样的 PC,但与众不同的是 Project Volterra 由 Snapdragon 计算平台和神经处理单元(NPU)组成,即 Snapdragon Neural Processing Engine(SNPE),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用于执行深度神经网络的加速运行器。
如此看来 Project Volterra 就是一款 ARM 架构的设备,从目前信息所了解到的微软正在加大对 ARM 生态的投入,正将 NPU 的支持构建到 Windows 平台中,在本次公布的 Project Volterra 就能看出,首先它作为 DevKit 发布,并非一款实际意义的成型商业产品,如果性价比高,也会吸引更多的开发者回归 Windows 生态。此外,在 Project Volterra 上微软提供了丰富的开发支持,意味着未来开发者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原生运行 Visual Studio 和 VS Code 开发工具,支持 .Net,并且还提供了 Windows Terminal、 WSL,以及 WSA 的支持。
Project Volterra 目前硬件相关的信息还非常少,但从视频中可以看到它的一些主要硬件特性。首先,它具备了有线网络和 MiniDP 接口,并且还提供了三个 USA-A 和 两个 USB-C 端口。
很新颖的是 Project Volterra 还支持堆叠设计,意味着它可以部署在桌面和机架环境中。(细思极恐!!!)
此外,它的外壳也是环保设计,使用了可回收的海洋塑料制成。从视频看还支持外接 3个显示器,真是令人向往!
虽然 gOxiA 不是一位开发者,但对于微软的此波上市操作,感觉是非常令人称赞,并深深被吸引,迫不及待想买一台把玩把玩!虽然没有公布具体的硬件参数,但从已经发布的现有产品推测,Project Volterra 应该也是款 Microsoft 的 ARM 处理器,如果没猜错应该就是 SQ2 了(记得好像媒体介绍是此款是骁龙 8cx 级别的),那 GPU 应该就是 Adreno 690 了,既然支持 WSL 和 WSA 的开发环境,内存起码也要 16GB,如此存储应该也能达到 512GB 或者更高了。希望最终的 DevKit 发售价能控制在 400 ~ 1000 刀左右(毕竟是面向开发者的……),期待!
[Tips] HOWTO: 手动创建 Windows To Go
HOWTO: 手动创建 Windows To Go
Windows To Go 有些朋友应该并不陌生,它早先是内置在 Windows 中的一项功能,允许在 U盘上创建一个 Windows 运行实例,当然肯定是有诸多前提条件和限制的,而且因为无法支持功能更新,所以在 Windows 10 的 2004 及更高版本中删除了 Windows To Go。那为什么 gOxiA 今天又来分享它呢!?原因很简单,假如我想在当前一个设备上临时跑个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但设备的存储空间有限,并且也不希望对现有系统环境,如引导信息做任何更改,该怎么办?
这时 Windows To Go(以下简称 WTG)就发挥了它的优势,手头正好有个 SSD 的移动硬盘,基于 UEFI 方案创建了磁盘分区,本例只创建了 EFI (S:)、MSR 和 Windows (W:) 分区,与我们平常的系统盘是一样的。
然后将 Windows 安装盘中的 Install.wim 释放到 Windows 分区,具体步骤不再复述,使用 DISM 高效快捷。
映像释放完毕,使用 bcdboot 生成 BCD 即可,如下所示: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很简单,这不跟手动安装 Windows 一样?!没错,就是这么简单,但要想工作正常还需要做额外的准备,使用 Windows ADK 中的 WSIM 创建一个应答文件,对如下组件进行配置:
1. 将 Microsoft-Windows-PartitionManager 下的 SanPolicy 配置为 4,这样在 WTG 启动和运行时就不会加载设备本机的存储。有关 SanPolicy 的详细说明可以参考:https://docs.microsoft.com/zh-cn/windows-hardware/customize/desktop/unattend/microsoft-windows-partitionmanager-sanpolicy
2. 将 Microsoft-Windows-WinRE-RecoveryAgent 下的 UninstallWindows 配置为 true,这样将会从已安装的实例中删除 WinRE。
两项组件配置完毕后可将应答文件(Unattend.xml)保存到“W:\Windows\Panther”下,然后实行如下命令将应答文件应用到脱机实例。
为了确保 WTG 能正常驱动硬件设备,还请考虑使用 DISM 的 /Add-Dirver 参数提前将驱动注入到脱机实例中,最后将 WTG U盘连接到目标设备,从 U盘启动即可完成后续的初始化,直至系统进入正常使用状态。整个过程大家会注意到没有使用任何第三方工具,所以不论从便捷性还是安全性都有保障。如果你当前也遇到类似的使用场景不妨一试!
官方的最佳实践建议:
- 始终关闭 Windows 并等待关机完成,然后再移除 WTG U盘。
- 不要将 WTG U盘插入正在运行的计算机。
- 不用通过 USB Hub 连接 WTG U盘,应直接与设备端口连接。
- 使用 USB 3.0 端口。
- 不要在 WTG 实例中安装非 Microsoft 核心 USB 驱动。
本文结束前友情提示,如果你打算将 WTG 运行在 BIOS 和 UEFI 两种类型的设备上,需要在执行 bcdboot 生成 BCD 时附加“ /f ALL”参数,这样会生成两组启动组件,该模式支持的磁盘布局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