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用样式表

[ 2005/12/02 16:47 | by gOxiA ]

外部调用样式表

在以前,通常采用2种方法使用样式表:
  • 页面内嵌法:就是将样式表直接写在页面代码的head区。类似这样:

<style type="text/css"> <!-- body { background : white ; color : black ; } --> </style>

  • 外部调用法:将样式表写在一个独立的.css文件中,然后在页面head区用类似以下代码调用。

<link rel="stylesheet" rev="stylesheet" href="css/style.css" type="text/css" media="all" />

双表法调用样式表

查看某些符合标准站点的原代码,可能会看到,在调用样式表的地方有如下2句:

<link rel="stylesheet" rev="stylesheet" href="css/style.css" type="text/css" media="all" /> <style type="text/css" media="all">@import url( css/style01.css );</style>

为什么要写两次呢?

实际上一般情况下用外联法调用(就是第一句)就足够了。这里使用双表调用只是一种示例。其中的"@import"命令用于输入样式表。而"@import"命令在netscape 4.0版本浏览器是无效的。也就是说,当希望某些效果在netscape 4.0浏览器中隐藏,在4.0以上或其它浏览器中又显示的时候,可以采用"@import"命令方法调用样式表。

定义语言编码

[ 2005/12/02 16:44 | by gOxiA ]

定义语言编码,类似这样: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gb2312" />

为了被浏览器正确解释和通过W3C代码校验,所有的XHTML文档都必须声明它们所使用的编码语言,一般使用gb2312(简体中文),制作多国语言页面也有可能用Unicode、ISO-8859-1等,根据需要定义。

通常这样定义就可以。但是要补充说明的是,XML文档并不是这样定义语言编码的,XML的定义方式如下:

<?xml version="1.0" encoding="gb2312"?>

针对老版本浏览器,需要添加以下代码以保证各种浏览器都能正确解释页面:

<meta http-equiv="Content-Language" content="gb2312" />

注意:在上面声明语句的最后,看到有一个斜杠"/",这和以前的HTML4.0的代码写法不同。原因是XHTML语法规则要求所有的标识都必须有开始和结束。例如<body>和</body>、<p>和</p>等,对于不成对的标识,要求在标识最后加一个空格,然后跟一个"/"。例如<br>写成<br />、<img>写成<img />,加空格的原因是避免代码连在一起浏览器不识别。

DOCTYPE声明好以后,接下来的代码是:

<html xmlns="http://www.w3.org/1999/xhtml" lang="gb2312">

通常HTML4.0的代码只是<html>,这里的"xmlns"是什么呢?

这个"xmlns"是XHTML namespace的缩写,叫做"名字空间"声明。名字空间是什么作用呢?阿捷自己的理解是:

由于xml允许你自己定义自己的标识,你定义的标识和其他人定义的标识有可能相同,但表示不同的意义。当文件交换或者共享的时候就容易产生错误。为了避免这种错误发生,XML采用名字空间声明,允许你通过一个网址指向来识别你的标识。

XHTML是HTML向XML过渡的标识语言,它需要符合XML文档规则,因此也需要定义名字空间。又因为XHTML1.0不能自定义标识,所以它的名字空间都相同,就是http://www.w3.org/1999/xhtml

后面的lang="gb2312",指定你的文档用简体中文。

分页: 7/9 第一页 上页 2 3 4 5 6 7 8 9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